新型農業(yè)經營主體重點培育對象有哪些、土地制度改革如何深化……一號文件權威解讀來了
編輯:每日經濟新聞 來源:每日經濟新聞 更新于:2019-2-22 閱讀:
“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,但中國有很多土地資源沒有盤活!敝袊嗣翊髮W國家發(fā)展與戰(zhàn)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聶輝華近日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農村的很多土地資源,包括田地、宅基地、林地很多是閑置的,并沒有充分發(fā)揮其應有的價值。舉例來說,現(xiàn)在農村的很多土地由于種糧食不掙錢,基本上處于半拋荒階段,本來一畝地可以產800斤糧食,但現(xiàn)在只產了600斤,這就屬于被閑置。宅基地閑置現(xiàn)象也很嚴重,現(xiàn)在很多農村都出現(xiàn)了“空心化”的現(xiàn)象,目前農村有很大一部分房子是空置或閑置的。
而作為農村改革的一個“重頭戲”,這次的一號文件也明確了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的重點和方向。韓長賦表示,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仍然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,總的要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,推進農村改革。
談及土地制度改革的重點,他提到,首先,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(wěn)定并長久不變。要扎實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,妥善處理好、化解好遺留問題,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(fā)到農戶手中,“這叫頒鐵證、吃定心丸!蓖瑫r,研究出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長30年的配套政策。
其次,要繼續(xù)深化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。就是土地征收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。他說,改革試點已經實行了四年,要總結好試點經驗,鞏固擴大改革成果。試點比較成熟的,比如農村土地征收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,這方面將會在修改相關法律基礎上,完善配套制度,全面推開,加快建立城鄉(xiāng)統(tǒng)一的建設用地市場。試點還不夠成熟的,比如宅基地制度改革,要穩(wěn)慎推進,拓展改革試點,豐富試點內容,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的有效途徑,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,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。
“大家都說農村有很多‘空心村’,有很多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,要探索一些盤活利用的路徑!表n長賦說,在這之前,要做好基礎性工作,組織開展農村宅基地和農房的調查,摸清全國宅基地的基本情況,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,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。
韓長賦強調,改革要守住底線,就是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、不搞私有化,堅持農地農用、防止非農化,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、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進城落戶的條件,這些底線是要守好的。
記者注意到,浙商證券認為,新一輪農村土地改革制度的落地有望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新動力,主要基于: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規(guī);洜I;土地政策的進一步落地有望推動土地流轉形式多元化,推動農村土地市場公允價值的形成,提高土地流動性,進一步盤活農村土地;土地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增強農戶及企業(yè)的土地流轉參與意愿,加快推進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經營。
上篇:
下篇: